山西省上党戏剧院

山西省上党戏剧院成立于1959年,当时暂设于长治市铁匙巷。1961年迁入长治市北门外柏后村新址。下属有专区上党梆子剧团、上党落子剧团、文工团、杂技团和晋东南艺校五个单位。

山西省上党戏剧院成立于1959年,当时暂设于长治市铁匙巷。1961年迁入长治市北门外柏后村新址。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为李亦晟。副院长为程联考。下属有专区上党梆子剧团、上党落子剧团、文工团、杂技团和晋东南艺校五个单位。后来,文工团等三单位改为直属专署文化局,戏剧院只辖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两团。1962年由晋东南专署文化局副局长李长学兼院党委书记。段二淼任院长。1965年由陈奇任党总支书记。

当时,上党戏剧院设办公室和艺术研究室。艺术研究室主任为张仁义。成员有王庭义、栗守田、孙舒松、莎林、马天云、白保印等人。六年内,整理改编了《三关排宴》,经作家赵树理协助整理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2年搬上银幕。还创作(或改编)和上演了《风雪河湾》《胭脂》《打金枝》《一日三餐》《二子乘舟》《彩仙桥》《十里店》等戏。移植了《小忽雷》《民兵的枪》《会计姑娘》《血泪仇》《李双双》《落户记》《苦水甘泉》等戏,接待了山东菏泽专区枣梆剧团和河北永年县西调剧团来晋东南的“探亲演出”。组织本院上党梆子剧团与这两个团的艺术交流。组织本院剧作者与剧团演职员深入生活。在本省和本区有一定的影响,“文革”中被撤销。

1985年,山西省上党戏剧院恢复建制,院址暂设长治市和平东街70号晋东南地区文化局办公楼内。张仁义任名誉院长,原双喜、张宝祥任副院长。院内设院长办公室、创作室、研究室和资料室。业务骨干有栗守田、苟有富、葛来保、张宝顺、郭立胜等人。1984年组织和领导了上党落子电影《佘赛花》的拍摄,上映后获得了盛誉。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后,归晋城市领导。1986年,组织了《杀妻》《收书》《酒楼洞房》《还印》《借粮》五个小戏的创作改编、加工、排练,使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参加1986年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一举夺魁,获山西省文化厅颁发的“综合治理奖”。1987年加工《斩花堂》,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电影。1988年组织了《两地家书》《吴起平乱》《巧会虹霓》等戏的创作与排练,使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和晋城市城区鸣凤剧团参加山西省在晋城市举办的振兴上党梆子调演,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于1986、1987年两年编印内部刊物《戏剧资料》两期、刊出上党戏曲史料100万字(连文化局所印共达220万字)。为《中国戏曲志·山西卷》撰写条目释文200多条,共20多万字。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嘉奖。栗守田、原双喜、苟有富、李近义、张振南等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为《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撰写了402条释文。

1989年,由吴宝明任院长。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分作两个演出团下乡演出。1991年两个剧团分别晋京角逐“梅花奖”,吴国华、张爱珍双获“梅花奖”,成为上党梆子的盛事。1998年,张保平又晋京献艺,获得“梅花奖”。

199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其中的山西卷“上党梆子戏曲音乐”,由吴宝明院长任编创完成。

199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由周巍峙任名誉主编,寒声主编,栗守田,原双喜副主编的《上党傩文化与祭祀戏剧》一书,填补了上党傩文化理论研究的空白,并获文化部文学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由吴国华、张保平主演的新编历史剧《初定中原》,在沈阳参加了第六届戏剧节,获得了7项大奖(优秀表演奖、优秀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台美术奖、配器奖)。并且参加了2000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同年,这个戏又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奖、导演奖和表演奖。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间,由戏剧院组织先后两次进行了“上党戏曲传统艺术仿古录相”拍摄,对已近失传的昆、罗、卷、黄、队戏等上党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影像保护工作。

2001年,《初定中原》经过加工整理,由市上党梆子剧团演出,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晋城市委、市政府联合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剧。获得了第22届飞天奖戏曲类电视剧二等奖。同年,在山西省举办的第八届“杏花奖”评比演出中,刘晋苗在《宰相刘罗锅》一剧中饰格格,获“杏花奖”。

2002年6月,由晋城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副局长张红君兼任戏剧院院长。7月,为了打造品牌,促进发展,增进社会效益,庆贺市上党梆子剧团南迁,成功举办了“四代名家,同台联袂”的上党梆子优秀传统剧目《秦香莲》的汇报演出。

2003年,郭孝明、吴国华、张爱珍任副院长。在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和上党戏剧院共同主办、梆子团承办下,成功举行了凤鸣春晓——晋城市首届“赵树理奖”上党梆子优秀剧目展演和名家名段演唱会,获得了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组织市上党梆子剧团参加了山西省第九届“杏花奖”的评比演出,侯慧琴在《五世请缨》中饰佘太君、卢爱琴在《杀妻》中饰王玉莲、赵德红在《杀惜》中饰宋江、三人均获“杏花奖”。

2004年,由张宝祥(编剧)、吴宝明(音乐设计),着手创作大型现代戏《赵树理》,至2006年,三年打磨,九易其稿,完成了剧本创作,在隆重纪念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100周年之际,由市梆子剧团搬上舞台演出。并赴省城进行了汇报演出。2006年9月1日—3日现代戏《赵树理》和传统戏《潘杨讼》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同年12月份参加了文化部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全国地方戏曲调演,获剧目二等奖。

2006年、2007年两年连续成功组织举办了第二、第三届晋城市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上党梆子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成为了晋城市春节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广大观众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

2007年12月29日,由栗守田主编、吴宝明、原双喜、程伏舜任副主编,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党梆子》一书,在晋城金辇大酒店举行了首发式。

由上党戏剧院组织创作、市上党梆子剧团排演的现代戏《走出大山》、古装戏《塞北有个佘赛花》、《初定中原》分别获得了1996年、1997年、1998年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上党戏剧院人才济济,实力雄厚。现有人员23名。具有国家一级职称的3人,副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8人。可以承担各类大、中、小型晚会的策划、创作、排导。可以为各单位举办的文艺活动创作小品、小戏、歌曲、舞蹈、鼓书、快板等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

2006年,上党梆子已申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上党戏剧院作为科研单位,担负着保护和传承的重大责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既是难得的机遇,又赋予了新的使命。在提高创研水平的同时,还要实现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使上党戏曲传统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分享到:

上一篇:天津曲艺曲艺团(工作团)   下一篇:晋城市城区鸣凤剧团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