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小歌班的兴起

小歌班南派艺人演出后,北派艺人除马潮水、张伯初、张康荣等接着组班外,马塘村也组成戏班,演员有郑小火、马阿顺、卫梅朵、金荣水、金锡钊、金世刚、姚方松等。

戏班纷纷成立

小歌班南派艺人演出后,北派艺人除马潮水、张伯初、张康荣等接着组班外,马塘村也组成戏班,演员有郑小火、马阿顺、卫梅朵、金荣水、金锡钊、金世刚、姚方松等。王海金、金文潮、李岳赍等在后朱村组班;任阿求、任水炳等在崇仁组班;赵海潮、张福奎为首也于崇仁组班;还有下相村的相竹然、相金焕、相竹生的戏班,谢碧云、相元祥的戏班,黄云仙、裘凤山、一枝梅(张惠鹤)的戏班,相继成立。

南派艺人继高炳火、钱景松组东王戏班后,较早组班的有中高村张岳煊、张岳鸣、谢大炮戏班,江夏村王松法、小和金戏班,上碧溪袁生木、袁一焕、袁和焕、袁伯全戏班,里坞村高老二、九斤佬戏班,上碧溪村裘宝老、谢正千等人的戏班等。

之后,嵊县剡溪两岸又有俞存喜、张瑞丰、姚毛头等各自拉队伍组班。据老艺人俞柏松在1956年说:“小歌班到1907年,不到一年之间,剡溪两岸已有二百多副,当时他们都以七八人为伍,挑着一副“豆腐皮”担(竹篾编制,原是卖豆腐皮用的,时作戏服行头担)奔波于乡间。

小歌班扎根于群众中

小歌班这一新生事物因何发展如此迅猛,遍受农民欢迎,究其原因有三:

第一,所演剧目内容与广大观众思想吻合。如《十件头》,描写青年男女间真挚纯朴的爱情,姑娘劝情郎不可去做烟酒赌嫖、抢骗偷盗等十件事;《蚕姑娘》则歌颂金、银姑娘勤劳养蚕致富;《懒惰嫂》是批判了好吃懒做的农妇;《赖婚记》对欺贫爱富、图赖婚姻者进行鞭挞,歌颂忠于爱情、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情操。在当时社会中贫苦人们盼求的是三餐温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宁生活,对善者爱、恶者恨是普遍观念。小歌班演出的内容正合“胃口”,因此受到欢迎是必然。

第二,小歌班演出虽没大锣大鼓的剧烈武打争斗,可他们所表演的,贴近生活、真切细腻、生动活泼,农民观众看戏如身临其境,可亲可信,能紧扣心弦。

第三,小歌班演出不拘条件,能送戏上门,深入山庄小村演出。戏班人员少,好接待,同时不计较报酬。

小歌班受欢迎,有以下这首民谣作证:

小歌班、吊脚板,男人看了懒出畈。

女人看了懒烧饭,自格小囡忘记还。

分享到:

上一篇:越剧小歌班的诞生   下一篇:越剧小歌班的革新创造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